2014-06-27 14:08:59 来源于:中工网——《工人日报》 文章被浏览 次
名人的成就有他的天赋,有他的机遇,必不可少的是他的勤奋。名人抄书给我们以启示。
苏轼:三抄《汉书》
有一个叫朱载的人,有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苏轼,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。
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,苏轼回答说正在抄《汉书》。朱载十分惊讶:“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?”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,说:“这是我第三次抄《汉书》了。”
苏轼能成为一代名士,文坛巨擘,或许与这股“抄”劲儿是分不开的。
张溥:抄出满手老茧
明代文学家张溥出生于书香世家,可他天资平平,记忆力还很差,总是刚刚读过的书一会儿就忘。但是,小张溥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,他知道自己的记性不如别人,并不自暴自弃,而是通过抄书强化自己的记忆。由于他长年累月地抄书,手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。
正是靠着这种扎扎实实的功夫,张溥学到了许多东西。后来张溥著书立说,思路敏捷,文笔流畅。当时许多好学之士向他讨求诗作,他从不打草稿,往往是对客挥毫,一挥而就。
鲁迅:买不起书就抄
少年鲁迅随着年龄的增大,不满足于看画书,开始大量阅读起古典小说和野史笔记。后来,家穷得“几乎什么都没有了”,再也没有钱买书了。买不起书,就抄!但要抄的书实在太多了,鲁迅就抄他最需要的书。
他需要一本字典,就借来《康熙字典》,从一部查起,把所有难读、难记、难写的生字都抄下来;他爱读唐诗,就借来一本《唐诗叩弹集》,把书中的百花诗一首一首地抄下来;他更爱植物学著作,先后抄了《释草小记》《释虫小记》等书。《唐代丛书》里面有唐代植物学家陆羽写的介绍种茶经验的《茶经》和介绍农林知识的《耒耜经》《五木经》,他都借来一一抄录。
侯宝林:18天抄10万字
相声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,由于他勤奋好学,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,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。
有一次,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《谑浪》,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。后来,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,就决定把书抄回来。适值冬日,他顶着狂风,冒着大雪,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,一部10多万字的书,终于被他抄录到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