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职工文苑 > 职工文学 >> 正文

尤溪风味小吃系列

2014-06-27 11:22:43 来源于:尤溪电视台 文章被浏览

大条面

      沈城的小吃店里不可少的一道小吃就是大条面了。大条面或拌或煮,各有风味。

      大条面的做法十分简单,把弹性十足面条放入滚汤的热水里,合上锅盖,毫不顾忌地闷煮两三分钟。时辰一过,拿起漏勺捞起面,一重一轻抖一抖,把依附在面条放上的水分沥干,放入搪瓷碗。这道工序完毕,接下来就可以依照食客的喜好,或干拌,或和着汤,两种风味任君选。若是钟情于拌大条面,那就来点醋,添点酱油,再撒少许盐和味精,这样一碗撩人胃口的干拌大条面就算做好了。当然,如果你喜欢吃和着汤的大条面,那就会舀一小勺熬好的猪头汤,再添油加醋,抓一小把葱花撒上,一根根洁白无暇的粗面条,沉浸在油而不腻的汤中,簇拥一颗颗鲜绿色的葱花,宛若在雾气升腾的海上悠然泛舟。

      这是沈城小吃店常见的大条面做法,看似简单,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简单的事做好。

      一碗和着汤的大条面呈现在眼前了,缕缕热气袅袅升起,股股浓香扑鼻而来。起面条,吸上一口,“嗞溜”一声,刹那间,温热布满了口腔,轻咬慢嚼,难以言说的香味萦绕唇齿间。此时,若是咬一口卤蛋,干燥代替了湿润,细嚼慢咽,匆忙中有了一份淡定。如此周而复始地品尝着,真有点“只羡美味不羡仙”了。

      吃大条的人可谓是百态众生,或狼吞虎咽,或从容不迫,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丝丝笑意。

      品尝大条面佐以猪头肉,或卤味,或豆腐干,谁都会忍不住想品尝一番,谁都不会忘了这种美味叫大条面。因其面粗如筷子,尤溪人亦把叫它为筷子面。

泥鳅粉干

      在尤溪的乡村,从春耕开始,农家人便会用从田里捉来的泥鳅煮泥鳅粉干了。煮一锅味道鲜美的泥鳅粉干,农家人可是得心应手的。

      洗净泥鳅,放在装有清水的盆里,泥鳅在水中自觉地完成了一次洗心革面,倾吐腹中的泥渣。两三天过后,捞起泥鳅倒入砂锅中,此时泥鳅已是饥肠辘辘了,往锅里浇一些茶子油,泥鳅张嘴就吸。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完成煮泥鳅粉干的第一道工序——油养泥鳅。待到泥鳅“酒足饭饱”闲庭信步时,倒入冷却的骨头汤,汤的香让泥鳅又生龙活虎了,在锅里上窜下跳着。没有煮好的骨头汤,用清水也是上好的选择。当泥鳅归于安静时,合上锅盖,这时就可以点上火,用文火烧锅,泥鳅随着锅里的水温变化慢慢地经历平静、骚动、平静的过程。泥鳅再次平静时,加大力火力直到锅里汩汩有声时,开盖,请入用热水浸泡过沥干了的粉干。三两分钟后,往锅里舀一勺红糟,放几片姜,添点酒,撒些盐,抖点味精。如此一来,阵阵香气扑鼻而来,令人满嘴生津。当然,有经验的农家人还会在烹煮的过程依照自己的喜好,再添加一些农家食品,或芋头片,或芥菜心……

      煮一锅泥鳅粉干不出半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。趁热装一小碗,先吸上一口气,算开始品尝泥鳅粉干了。夹一条泥鳅,既软又滑,咬下去由软而硬,软硬兼备,和着粉干一块咀嚼,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,吞一口汤,荡涤口中的泥鳅与粉干,三者俱下,穿肠到肚,香味盈嘴,兴奋之情爬上脸。

      这是农家人在自家煮的泥鳅粉干。

      在沈城也有几家店专营泥鳅粉干,泥鳅很少是自然成长的,虽为人工饲养的,但这也不妨碍厨师煮出色香味俱全的泥鳅粉干。

双里烤鸭

      在尤溪,对鸭的加工可谓是别出心裁,把鸭烤得又平又干,如板一般,叫做板鸭,有文峰板鸭和水东板鸭;把鸭烤得平整,且干湿适中,叫烤鸭,有双里烤鸭。

      双里烤鸭做工挺讲究的。把煺完毛的鸭掏膛洗净后,涂抹上事先配制好的调料。调料决定烤鸭的风味。时下城里人好辣的,所以烤鸭身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辣椒红了。当然,不会只有一种带辣味的烤鸭了,也有味偏咸的,亦有辣咸两相宜的,也有不抹调料,由食客自己定夺了。一番“涂脂抹粉”,鸭便出落得光鲜亮丽了。这时不急着进入下一道程序,冷落一会儿,让涂抹上的味入侵鸭的肌里。十来分钟后,就可以制坯了。这制坯大有讲究了,把鸭撑开摊平,再拿竹片把鸭摊平的姿势固定。烤鸭的雏型诞生,出落得楚楚动人了。

      此刻,鸭可以烤了。若置身于烤鸭炉边,那是一种对烤鸭香享受的过程。随着火势加大,炉内的鸭蠢蠢欲动,释放幽香,穿过炉隙,袅袅升起,四处氤氲,扑鼻而去,勾引味蕾,虽不得其肉,但闻其味,叫人暗自咀嚼,贵在快意。香味越来越浓,守候半个时辰,让人无法坐怀不乱了。

      烤鸭出炉,只只金黄,浓香四溢。切一盘烤鸭,抓了一块蘸蘸蒜头醋,仔细品尝:鸭皮脆而有嚼劲,鸭肉嫩而结实,细嚼慢咽,或浓或淡的辣和着点点酸,满唇酸辣,令人为之一振。此时,端来啤酒,呷一小口,口中余有丝丝辣味,像松针刺过一般舒服;猛喝一口啤酒,冷不丁打个嗝,沉香返鼻,萦绕不去,回味悠长。

      若到沈城,可以吃上不同风味的鸭肉,但不能不到一家名叫公馆峡烤鸭店的铺子,专营双里烤鸭,那铺子在沈城的喑坑口。

梅仙肉光饼

      在尤溪车站门边上有三两个专门出售光饼的摊子,摊上的光饼无遮无盖,这种光饼吃起来生涩,有如啃朽木,沈城人唤其柴头饼。其实,在沈城还有一种光饼叫肉光饼,肉光饼的铺子远离闹市区,深居犄角旮旯,在沈城的东南西北都有店铺。只是沈城的肉光饼店家会在肉光饼三字前面添上梅仙两字,这样也不尽兴,还在肉光饼后面再续正宗两字,并郑重其事地用上括号。如此看来,在尤溪,这肉光饼占鳌头非梅仙肉光饼莫属了。

      肉光饼在第一道程序后,模样像个包子,只是肉光饼腹中是精肉拌盐,而包子除此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添加。可以说它俩是孪生兄弟,最后肉光饼女大十八变,越变越漂亮。把肉光饼的模型晾上几分钟拿板子轻轻一按,那模型成饼了,肉光饼长大了,浑身雪白,惹人喜欢。但好戏在后头,把肉光饼一块块贴在瓮壁上,光饼显得乖巧,紧紧吸附着瓮壁,壁上缀满一片雪白,那就点火烘烤吧。火从漏空的瓮底徐徐上窜,火光照亮瓮腔,火苗肆无忌惮地舔着雪白的肉光饼,来不了几个回合,肉光饼害羞了,满脸易色,“啵啵”呐喊,合不拢嘴,留下坑坑洼洼。火苗窜出瓮口,热浪裹携着香味,一波又一波,扑面而来。如此反复,炉内火尽,热浪隐去,独留幽香,沁人肺腑,正是光饼成熟时。

      俯首瓮内,壁上一片金黄,用铲子一个个拿下,个个小巧玲珑,五指合拢正好箍紧一个。趁着余温未尽来一个,一声脆响,细细咀嚼,或硬或软,外硬而酥,内软而嫩,有烤肉的香,有烤面的香,有葱花的香,还有恰到好处的咸。这味,充满口腔,谈吐之间,竟是肉光饼独特的香味。吃肉光饼最能锻炼一个人的耐性了,来不得狼吞虎咽,只得从容淡定。

      如果到了尤溪,那不烦顺着车站边的埔山路一直朝前走,你就可以闻到一家肉光饼店飘来的香味。

尤溪米冻

       在尤溪,许多酒家都会上米冻,或煎的、或炸的、或煮的,不尽相同,酒家都会以一种方式保持固定不变,作为酒家的特色食品之一。尽管做法不一,味道不一,但皆喷香诱人。

      走进沈城的一家酒楼,其中饱肚的正好有一碗是米冻。这米冻是煮汤的,腾腾热气裹挟着淡淡的香勾引着味蕾,吸口气,细细辨别,这味清鲜、和醇,略带点点海鲜的荤。不知酒家为这碗米冻美其名曰什么。米冻呈方形,色为米黄,汤中嫩绿的菜叶,白白的虾米,一碗米冻汤色香味形尽显。夹一块米冻,轻轻抖一抖,还能感觉到米冻的荡漾。咬一口,如品果冻,不费吹灰之力,米冻碎如泥,和汤吞服,软软绵绵,温温暖暖,穿肠到肚,方觉饥饿被镇住了。

      当然,辗转其他酒家,可以吃上不同风味的米冻:煎的,酥嫩香美;拌的,酸辣芳香;清蒸的,原汁原叶……

      不论何种风味的米冻,最初做法可讲究了。把上好的晚米用清水浸泡一夜,捞出沥干,佐以清水,磨成米浆。浆成了,上点食盐,下点熟石灰,搅拌均匀。若是喜欢有色彩的米冻,这会可以给点颜色了。把米浆倒入锅中,温火慢烧,当锅上冒出星星点点雾气时,搅拌可以开始了。锅铲顺时针而走,一锅的米浆跟着锅铲奔跑,晕头转向在所不辞,这样米浆受热均匀,就不愁粘锅了。米浆转累,成熟为糊。此刻,退去火,合上锅盖,焐上一会儿,浆糊成冻成时,米冻成形成品了。

      这种上得了酒家的米冻,在尤溪的小吃店里很少见到,但在市场的食品摊点里却有米冻出售。

洋中草根汤

      每逢立冬时节,尤溪城乡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补冬。这补冬就是吃草根汤补身子了。把草根汤做得风生水起,让久居城里的人能轻而易举喝上的,那是洋中草根汤,同是草根汤,而洋中的草根汤却有一个让人向往的名字——元生汤。

      到西门的一家小饭馆用餐,慕名要了一碗草根汤。上汤了,一股浓厚草根香勾引着味蕾,令人蠢蠢欲动,但见其黑黝黝的,色如炭,便打消了个念头。同来的人显得迫不及待,早已持汤匙拿筷子,冲锋陷阵了。他们吃得有滋有味,接二连三地嚼着肉吞服着汤,我再也按捺不住了,赶紧打了一小碗汤,又捞了块猪脚肉,肉染了草根之色,黑不溜秋的。照葫芦画瓢地往碗里添点红酒,咬上一口肉,草根之香浸满唇齿,喝上一口汤,味还不错,浓郁的草根味、淡雅的红酒香,还有说不出的香味,可谓是五味杂陈……浓浓淡淡,酥酥软软,口味醇厚,油而不腻。

      小饭馆里有草根汤,酒楼里也有草根汤。一样的汤,供调配蒸煮动物性原料可多了,鸭、猪脚、排骨、牛排、羊肉任君选,再佐以少许的目鱼,少量红酒、些微盐和味精,施以武火烹煮半个时辰,待到四处飘香,那草根汤也就瓜熟蒂落了。不论下哪种调配物,草根味作为主味是无法撼动的,调配物只把草根味修饰软绵而有口感,毫无油腻之嫌。

      当然,寻常百姓家煮这样的汤也十分方便,因为在沈城,家家超市里都有熬好的元生汤待售。汤是用塑料真空包装的。熬汤的草根有乌根、葡萄盐、臭子根、山炙芪等。

若有幸上沈城的饭馆酒楼,那一定叫上一碗草根汤。据说常喝这汤能强身补体,延年益寿。

打印】【关闭

作者:纪炳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