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代工运 > 先模人物 >> 正文
省劳模陈明极:“田老板”的春天
2014-06-21 12:30:52 来源于: 文章被浏览 次
下月,烟叶就要采收了,眼下尤溪县城关镇腾洋村农民陈明极已着手招收工人,准备前期工作。
陈明极是省种粮大户、省劳动模范,连续多年被评为尤溪县种粮状元。他曾经外出打工,包山造林……正是靠种田,让他买了新房、买了轿车,成了响当当的致富“领头雁”。
种田找回人生的春天
陈明极出生于1969年,初中毕业被保送到尤溪一中高中部就读,但因家庭经济困难,他没能参加高考,就此走向社会。
他很聪明,做生意曾赚了十几万元。可聪明反被聪明误,后来他陷入赌博泥沼,输光了赚来的钱,还把借来的十几万元也搭了进去,负债累累。
栽了跟头,陈明极决心重新做人。1991年,他和妻子到温州打工,从事商标制作工作,后来在一个专门农业公司上班,成了管理人员,慢慢还清了债务。
1997年,陈明极夫妻回到老家。1999年选村干部时,陈明极当上村林场场长。当年,县烟草公司到村里发动种烟。作为村干部,陈明极连续两年带头种植烟叶,纯收入2万多元。规模种植才有奔头。2005年,他种烟达49亩。
随后,他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,并实施烟稻、菜稻轮作的方式,提高效益。2009年,在西城镇凤元村承包农田300亩,2012年,他又到沙县夏茂镇承包土地350亩……从最初每年种田几十亩、上百亩,到几千亩,从县内、县外,再到市外,规模不断扩大,他爱上了种粮。
种粮,让陈明极找到了人生的春天。如今,他在三明尤溪、沙县和南平顺昌等地流转土地近万亩,全部种粮。他前后投资800多万元,购买16台烘干机、36台小型手扶拖拉机、6台培土机、4台插秧机、2台联合收割机、6部农用车等,还在尤溪、沙县、顺昌建了粮食烘干房,并成立双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,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机军团“团长”。此外还成立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正在办一个生产粉干加工原料的食品加工厂,打算延伸种粮产业链……
陈明极说,自己赶上了好时代。正是国家购机补贴、银行农业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扶持,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,让种粮实现了从机耕、机插、机械植保、机收及粮食烘干,到销售运输,全程机械化,几乎可以说是“穿着鞋种粮”。同时,农业机械化还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,促进了规模化生产、组织化营销,他才有可能成为种粮大户。
奔忙的农田“职业经理人”
种粮面积越来越大,一个人打理太累。陈明极想了个办法:把流转来的田地分片让给愿意合作的农户,用于种植烟叶、烟后稻等,适度规模经营。陈明极自己种田3000多亩,像企业运作一样,他自己负责协调土地、人力、销售工作,将具体的农业生产交给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人执行,并专门雇了12名管理人员,帮助田间、雇工等管理。
陈明极实施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模式,坂面镇的林联银夫妇正是受益者之一。去年夫妇俩在梅仙镇南洋村流转土地,种植烟叶40多亩,赚了七八万元;今年扩大规模,种了100余亩,预计可收入15万元。
林联银说:“土地流转,陈明极帮我们弄好,我们一来就可以种,省事了。如果不愿意种烟后稻,陈明极会把田地接手去,并分担田租,这样既不浪费田地,也帮我们节省了租金。”
种烟效益高,每亩收入上千元,而种水稻每亩仅收入300元,林联银去年没有种烟后稻。今年他打算试种烟后稻,若由陈明极提供农机服务,前后算下来,省工多了,还可以多赚3万元。
坂面镇仁厚村的叶开木,8年前就跟着陈明极到沙县种粮。刚开始,他只为陈明极打工。现在,在陈明极的带动下,他自己种田五六十亩,通过烟稻轮作,年可收入10万元。
经过多年带动,很多原来在陈明极田里务工的农民,和叶开木一样开始“自立门户”,和陈明极开展合作的农户有76户,去年他们种田平均收入超过18万元。
“转给农户的土地价格和我从村里流转土地的租金是一样的。”陈明极介绍,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水稻收割和烘干等农机服务。当然,仅靠自己的农机合作社,服务力量还不够。他就当起了“中介”,联系其他农机合作社来共同服务。去年,陈明极联系省内外农机合作社达8家,为2万多亩水稻提供机械化服务。
如今,陈明极常被朋友笑称为“田老板”。也有人说他更像是一名农田“职业经理人”:通过土地流转政策,整合、承包农田,并分给合作的农户种植;将农机合作社抱成团,负责为自己和合作农户及周边农户的农田提供机械整地、收割、烘干等机械化服务;最后还收购这些农田出产的稻子。
(邱慧敏 张思博)